1.【答案】D
【解析】按照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2.【答案】D
【解析】 考核第7章。根据收入恒等于支出的原理 :
均衡国民收入=消费+投资 +政府购买+净出口
将消费函数代入收入恒等式,
均衡国民收入=(自发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均衡国民收入)+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本题中,仅涉及两部门,故没有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均衡国民收入=300+(1-0.1)*均衡国民收入+400
解之得:均衡国民收入={300+400}/0.1=7000亿元
【注】边际消费倾向=1-边际储蓄倾向
3. 【答案】D
【解析】支出法下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等式为: Y=C十I十G十(X—M)
4.【答案】A
【解析】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GA = GY -αGL-βGk =6%-40%*5%-60*1%=3.4%。
5.【答案】D
6. 【答案】B
【解析】通过本题掌握四种国际贸易理论的观点。赫克歇尔一俄林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7. 【答案】ACDE
8.【答案】B
【解析】通过本题掌握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指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称为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之比称为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
9.【答案】ACDE
【解析】通过本题掌握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见教材或精讲班讲义。居民为市场提供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并获取收入,B选项错误。
10.【答案】ABCD
【解析】政府通过税收进行的收入再分配活动,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收入的直接调节,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如通过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将企业和个人的收益调节到合理水平,通过资源税调节自然资源形成的级差收入。补充:通过征收遗产税将个人的收益调节到合理水平。
11. 【答案】C
【解析】公共物品有两大特征,非竞争性是主要特征,非排他性是派生特征。正是因为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若是由于个人没有付费而阻止他的消费,则违反了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帕累托准则。
12. 【答案】C
【解析】考查第11章第三节财政的基本职能中资源配置职能的机制和手段。包括:(1)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3)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4)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5)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13. 【答案】BE
【解析】考核第12章第1节。财政支出按交易的经济性质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14.【答案】ABCE
【解析】财政支出增长规模的理论解释包括政府活动扩张法则、梯度渐进增长理论、鲍莫尔非均衡增长理论、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公共选择学派的解释。
15.【答案】A
【解析】考核第12章中的“财政幻觉”的概念。
16. 【答案】BCE
【解析】本题考核非常细致。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理论是财政支出之所以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首先,工业化引起的市场扩张,使市场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产生的冲突矛盾增加,进而产生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其次为了纠正市场失灵问题对资源配置的负面影响,需要政府参与资源配置;再次,文化、教育、福利等财政支出增长量超过国内总值的增长率,这也将要求财政增加财政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