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农业技术效果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
农业技术效果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
(1)农业技术效果是指农业技术的功能价值,它表现为技术的性能,技术满足特定目标的程度和最终产品的数量。因此,农业技术效果可以表述为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实施所取得的物质成果或达到人们预期目标的程度。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是指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实施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因此,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属于社会经济范畴。
(3)由于对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考察的内容和判别标准不同,技术经济效果可以区分为绝对技术经济效果和相对技术经济效果。绝对技术经济效果是指技术的应用和实施所取得物质成果和劳动消耗的比较,它是通过经济临界值的分析来确定农业技术方案经济效果的大小。相对技术经济效果是指两种技术方案之间的经济效果比较,或新方案与原方案经济效果之间的比较,它主要用于方案的选优。
其中,绝对技术经济效果=劳动成果/劳动消耗≥1;相对技术经济效果=新方案的经济效果/原方案的经济效果≥1。
三、农业生产经济效果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具有如下特点:
(1)综合性。农业生产经济效果大小受动植物生产发展规律和自然条件(如土壤肥力)的影响,经济效果必须尊重其生长发育客观规律。
(2)后效性(持续性)。某些农业技术措施,其效果不仅表现在当时,往往有技术后效。在考察经济效果时,要注意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的结合。
(3)多样性。在进行经济效果评价时,要全面具体分析各种效果,体现出其多样性。(4)波动性。农业生产经济效果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受大自然的影响。
(5)地域性: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受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大。同一生产技术在不同地区采用,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经济效果。
(6)递减性,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连续增加单项资源的投入,其经济效果逐步降低。
影响农业生产经济效果的基本因素:
(1)生产条件。
(2)生产经营方针。
(3)经营管理水平。
(4)社会条件与经济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