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考生还需努力学习,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初级经济师金融专业考点知识:货币供给的概念和口径”,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初级经济师金融专业考点知识:货币供给的概念和口径
货币供给的概念和口径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
货币供给是经济活动中货币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的过程。
具体来说,是指一国银行体系通过其自身的业务活动向社会生产生活领域提供货币的全过程。
从动态来看,货币供给是银行系统向经济活动提供货币的过程;从静态来看,货币供给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货币量,即货币供给量。
所谓货币供给量,指的是某一时间点上由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提供的债务总量。
可以从流量(货币流通总额)和存量(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总额)两个方面来考察。
(二)货币供给的口径
1.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货币供应量是一国在某一时间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总和。
在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形态的多样化已成现实。
货币既包括流通中的现金,也包括在银行体系的存款,甚至各种票据及其他信用流通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货币的替代物参与流通,执行货币的某些职能。
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的货币层次,进而有了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分为几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流动性最强)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外资、合资金融机构存款+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2.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
狭义货币:M0和M1,是最容易转化为现实流通工具的货币。
现金与活期存款是最活跃的购买力,对货币流通影响最为强烈,与宏观经济市场供求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是中央银行首要调控的对象。
广义货币:即M2和M3,是除现金、活期存款以外,将银行机构的各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及包括一批易于变现的短期信用工具在内的货币形式。
广义货币一旦变现,也可以用于购买与支付,加大了流通中的货币量,对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均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3.社会融资规模
(1)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
(2)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3)社会融资规模由四部分十一个子项构成:
一是金融机构表内业务,包括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
二是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三是直接融资,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
四是其他项目,包括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规模。
推荐阅读: